所在的位置: 通江县 >> 通江特产 >> 融合的价值

融合的价值

4月21日,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年版)》发布,教育部召开发布会,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。其中,劳动课程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,明确了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、课程内容、教学建议等内容。

劳动教育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,是学校落实“五育融合”的重要载体。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——除了固有观念中的动手劳动,至少还应该包括劳动观念、劳动能力、劳动习惯、劳动品质、劳动精神等。因此,劳动教育其实包含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养,学校应该通过系统化课程和综合性学习等,进一步落实、推进劳动教育。

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,学校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,让学生经历、体验劳动的整个过程。日常劳动涉及一个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等多个方面,劳动教育首先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劳动意识、学习劳动技能。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、创造性劳动是劳动的发展过程,学校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,进一步开拓劳动教育的范围,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的关系。

如何开设劳动课程?“融合”的思想非常重要。一是德智体美劳的融合,劳动课程应该以劳动为载体,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,比如劳动品质、劳动精神是德育元素,劳动应用的各种知识是智育元素,劳动需要的体能锻炼是体育元素,劳动创造的美好成果是美育元素。二是学科知识的融合,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耕种区域的面积、研究植物生长与节气的关系、制作与劳动成果相关的文创产品、撰写劳动观察日记等,这自然就需要融合数学、生物、美术、语文等学科知识。三是育人环境的融合,劳动教育的实施场所不能局限于教室,要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参与、体验劳动,还要寻求社会资源、家庭资源的配合,构建“家庭—学校—社区”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环境。

在开展劳动教育、构建劳动课程的实践中,许多学校都认识到“融合”的价值。比如,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通过专门化课程、融合化课程、项目化课程、综合化课程系统打造劳动教育;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重点将德育、美育等融入劳动教育,构建“劳动+课程”;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利用学校资源开辟“百草园”,并医院,让学生在百草园中耕种、学习、收获;辽宁省建平县第五小学将学生的个人生活、校园生活、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,整合劳动教育的各个方面;四川省通江县铁溪镇什字小学开设“种课堂”,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好成果。本期,我们将这些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,希望可以从多个角度、多个路径、多个维度探讨劳动教育中“融合”的价值,进而更全面、更深入落实和开展劳动教育。

《中国教师报》年05月04日第5版

作者:本报记者金锐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ngjiangxianzx.com/tjtc/1251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