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风留住方言,唤醒乡愁,苍南这些童谣

白癜风怎么治才会好 http://m.39.net/pf/a_6706972.html

苍南位于浙闽交界处,现有常住人口84万,姓氏余个,是移民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除汉族外,聚居着畲族、回族等37个少数民族约3.2万人,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。自唐以来,都有不同时期的移民迁入,同时又有许多家族不断地迁居外地。特别是多批次的外地人入迁苍南境内,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。

▲位于浙闽交界处的分水关遗址

据史料记载,温州主要有三次移民高潮:第一次是唐末五代,当时是为了逃避黄巢朱温之乱,引发了闽东的移民潮。第二次是南宋乾道二年()温州大洪水之后,人口大减,官府动员给予优惠政策,邀请大量闽人入浙。第三次是明末清初,倭寇沿海作乱及康熙的海禁政策,闽南人为了生计被迫移民入浙。温州的三次移民高潮,今苍南地界都是当年移民的核心地带。

苍南境内现有闽南语、瓯语、蛮话、金乡话、畲语、蒲城话六种方言,正是移民文化的重要标志。

以下语种顺序参考《苍南方言志》惯例

闽南语

▲县城灵溪

明末清初,闽南一带的移民不断涌入今苍南境内。由于移民从闽南不同的地方如泉州、漳州等迁入,这些地方的方言发音本身就有一定的区别,移民进入今苍南境内之后,又受到当地语言的长期影响,形成了比较独特的苍南闽南语,并与温州其他地区闽语统称为“浙南闽语”。当前苍南境内通行的闽南语,当地人多叫“福建话”,主要分布在苍南中部、西部、南部,约有50万人。

著名的童谣《天乌乌》就是闽南语的代表性作品。版本很多,其内容非常丰富。不同地方的《天乌乌》,都有一些差别,而这种差别,正是与不同地域文化相交融的缩影。

天乌乌天乌乌,要落雨,

何时落,初四五,

阿公举锄头耙水路,

耙一尾鲤鱼三斤五。

阿公要煮糟,

阿妈要煮醋,

阿公吃了红目睭,

阿妈吃了扯屎溜,

走一步,扯一裤,

走去溪边去洗裤,

给老虎咬去三埔路,

阿公跳去撵,

头壳踣逼逼。

瓯语

▲宜山

瓯语,俗称温州话。分布在瓯江下游、飞云江和鳌江流域。温州市区(含鹿城、龙湾、瓯海)和永嘉县是纯瓯语区。苍南的瓯语主要分布在东北部,如灵溪(灵江、渎浦、沪山)和宜山等区域,约有8万人。从宋元留下的文献与现存的部分地名分析,宋元时今苍南境内大多数以瓯语为主。现在还居住着不少宋代的原住民后裔,如灵溪镇渎浦片区的章氏,他们是南宋武状元章梦飞的家族;灵溪镇沪山片区的周氏,他们是南宋文探花周仁勇家族,至今他们的母语仍然是瓯语。其中还有不少人既会瓯语又会闽南语。

著名的瓯语童谣《抬花轿》《送松糕》等是代表性作品。《抬花轿》反映江南水乡特定的民俗与风景,营造了一种欢乐、祥和、热烈的气氛。

抬花轿月光佛,光溜溜,

生个囡儿匄温州。

温州人家差,吃倈番薯汤,

温州人家好,吃倈番薯枣。

番薯枣别别礧,碰着表妹。

表妹哮咕,碰着姨夫。

姨夫麻脸,碰着表弟。

表弟洗脚,碰着喜鹊。

喜鹊尾巴长长,

划支船儿接亲娘。

亲娘两界岸,铜鼓敲两半,

一半金,一半银,

打双手铰好定亲。

搝个媛主十八岁,

定个儿郎十九岁,

头冇撩脚冇绕,

慌里慌张送上轿。

抬过街,分双烹(柚),

抬到岭,分双饼,

抬到鸡儿桥,鸡儿闹喊叫,

抬到和尚堂,和尚头毛匄火烫,

抬到和尚岭,和尚吓爻涾涾倂。

蛮话

▲钱库项东村

蛮话是苍南的一种“土话”,其归属有“吴语说”和“闽语说”之争。苍南蛮话与泰顺蛮讲有相通之处,有学者认为前者随同瓯语朝着吴语发展,后者继续存古仍为闽东语。蛮话使用范围分布于苍南东部,约有20万人。其方言语速快,词汇古老,句式带有古越语特点,县内各镇的蛮话大同小异,以钱库镇的蛮话为代表。

蛮话童谣《月令歌》描述了不同时令的自然现象与典型性、代表性民间文体活动,是少年儿童寓教于乐的教科书,给少年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和启蒙,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
月令歌

正月灯,二月鹞。

三月麦秆做鬼叫,

四月地檑勃勃跳。

五月龙船两头翘,

六月稻桶发狂叫。

七月七,巧食侬囝成畚篋;

八月半,粉成担。

九月九,日头佛遛山走。

十月十,番薯连筋搰。

十一月,烘火笭。

十二月,破棉两头拽。

金乡话

▲金乡丰乐亭

明洪武十七年(),明太祖为抵御倭寇侵扰,诏令信国公汤和筑沿海城寨,洪武二十年()二月,设立金乡卫,辖蒲门、壮士、沙园等千户所,迄今已有余年历史。金乡话就是当时驻城御倭官兵流传下来的语言。由于当时的官兵主要来自浙江北部和苏皖江淮,他们长期屯兵留守,并且繁衍后代,金乡城内成为一个北部吴语夹杂官话成分的混合型的方言岛。目前说金乡话的约有3万人。

金乡话童谣《金乡卫城》反映了抗倭前沿阵地——金乡卫城昔日的繁荣,更是老人们儿时的记忆。浓郁的故乡情,挥之不去的记忆,对保护文物古迹,教育下一代,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
金乡卫城一亭二阁三牌坊,

四门五所六庵堂,

七井八巷九顶桥,

十字街口大仓桥。

畲话

▲畲话传承(拍摄于岱岭畲族乡)

畲话是畲族使用的方言。畲话共有六个声调,与客家话近似,在韵母方面,也和客家话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。苍南现在拥有凤阳、岱岭两个畲族乡,全县畲族人口2.2万人,是温州畲族人数最多的一个县。畲族的居住方式具有“小集中、大分散”的特点。由于周围大多说闽南语或瓯语、蛮话,因此,外出时多用邻近方言,但回到家里或本族人聚居的地方,一定要用畲话。从前畲族还禁止与外族人通婚,畲话因而保持着许多原始的特点。

畲族童谣《鸡公上岭》描绘一幅幅山间田野的生活画卷,歌颂了畲族人民的勤劳与节约,和童年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,这还是闽东浙南通用的代表性童谣作品。

鸡公上岭

鸡公上岭尾坨坨,

鸭仔落田吃草禾,

大人过年谋钱賥,

山崽过年钱仔多。

鸡公上岭尾甩甩,

鸭仔落田吃草笔,

大人过年谋钱賥,

山崽过年钱仔憋。

蒲城话

▲蒲城全景

蒲城,又称蒲壮所城,位于苍南县马站镇,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明代抗倭名城,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蒲壮所城方圆不过里许,城外人说闽南语,而城内约6千人却操一种外人听不懂的方言——城里话。蒲城历史上是兵家重城,戍守的将士主要来自浙北和苏南,温州地区以及闽南人后裔,各地方言在此经过交汇融合,才形成蒲壮所城特殊的方言。可以说,蒲城是吴语的南极,一个受闽南语包围的瓯语方言岛。

蒲城话童谣《点脚歌》是抗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让更多在蒲城生活的人,从童年就知道这里抗倭的前线,带有重要的警示作用。

点脚歌点脚(将),论盘,

盘到梁山,七星八斗;

戴宗穆弘,鸡贼马贼;

双脚(将)并拢,

左右一只(个)脚(将):

跷起!

苍南方言著作选目

《苍南方言志》,温端政著,语文出版社年版

《浙南闽语俗语》,陈思聪编撰,年编印《苍南吴语位移事件与路径表达的多功能研究》,姜淑珍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《蛮话方言史》,杨勇编著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《金乡话词典》,殷作炎编纂,年编印《常用畲语简易教程》,苍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,民族出版社年版《蒲城方言》,胡方著,团结出版社年版

资料提供

苍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
文字整理

林子周

参考文献

1.《苍南方言志》,温端政著,语文出版社年版

2.《温州话》,沈克成、沈迦著,宁波出版社年版

3.《苍南童谣》,黄志林、周功清主编,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年版

书目整理

陈以周

图片提供

萧云集、林钦川、池长峰、章鹏华、李士明、张廷群等

征稿启事

苍南六言谭由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主办,注重本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示,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投稿,一经采用,将付稿酬。

投稿邮箱:cnlyt

.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ngjiangxianzx.com/tjtq/10324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